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湖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文件精神,结合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岳阳市“三区一中心”建设等形势,以及《湖南理工学院“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围绕湖南理工学院第四次党代会战略部署,特制定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
一、“十三五”主要成就
“十三五”以来,学院整体办学实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获批国家一流专业、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列入湖南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学科。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成效显著,社会声誉良好。
——党建思政有成效。中文学院党总支先后获得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光荣称号,学院成为湖南省首批三全育人项目试点学院,学院获多项省级以上各类课程思政项目;
——人才培养有提高。获得省级教学竞赛奖3项。汉语言文学专业入选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于2020年被批准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建设期为期4年。坚持文理兼招,连续2年学校理科最高分一志愿填报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批“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学生在大学生写作竞赛、秘书学专业竞赛、师范技能竞赛等省级以上专业竞赛中获奖200余项,承办了1次省级专业竞赛。
——学科实力有增强。文艺学省级重点建设学科以“优秀”成绩通过验收。学科教学•语文顺利通过专项评估;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完成学位点专项评估,遴选成为湖南省“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予学科”,参与了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现有湖南省重点建设学科文艺学、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屈原文化研究基地和当代学术史研究基地、湖南省普通高校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汨罗江语言文学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有韩少功研究所、湘语与辞书研究所等校级科研平台。“十三五期间”,新增校级科研团队4个:文艺美学理论前沿、屈原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比较文学、汉语言文字学。
——科学研究有提升。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成员近五年在研的国家级科研项目14项,部级项目14项,省级项目31项,尤其是近两年新增国家级社科项目不断获得突破,2020年获得2项,2021年增加为3项,省级项目30余项;获省级以上社科成果奖8项。另获“湖湘智库”优秀成果奖1项,“省内领先”等级鉴定成果1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主编参编教材总计10余部。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点学科成员也在不断提升研究水平,承担省级、校级教改项目30余项,参与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项目10余项。
——师资队伍有优化。现有学科成员49人,其中教授23人,副教授16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9人。学科成员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3人,省“121人才工程”人选6人。聘请教育部“长江学者”、省内外资深教授、著名作家共9人担任本学位点“学术顾问”。尤其是近两年,在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博士学位点建设的形势下,中文学院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引进了一大批高水平博士,其中2021年引进博士10人。
——对外交流合作有深化。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坚持开放办学。近年来承担了来自省教育厅“一带一路”留学生项目,招收了沿线国家及美国、韩国等国家的语言生300多人、学历生10多人。让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让留学生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使者,中外文化沟通的桥梁。中文学院也鼓励中国语言文学科青年老师、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走出国门求学深造、文化交流、参加会议、搜集和整理研究资料。
——办学支撑条件有改善。在学校政策支持下,进行了三期条件改善建设:影视欣赏厅与秘书实务训练室;五个教研室改造升级;中文专业实验室(创意写作分室、语言资源采集与分析室)。学院资料室征订期刊118种,学科与教研室新购书籍1000册。目前,这些实训室、教研室承担了越来越多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教师和学生得到了更多更切实的训练,为学院办学和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十四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落实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意见要求,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内高水平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和一流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主要目标 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内高水平中文学院。
所谓“特色鲜明”,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专业建设,努力从对接国家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中凝练办学特色。
所谓“国内高水平”,就是要对标“双一流”建设要求,坚持以内涵为先、质量为重、人才为本,成功获得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博士学位授予资格,成为国内一流学科。围绕奋斗目标,全面加强中文学科、专业内涵与质量建设,确定“两步走”发展战略:力争到2023年,基本达到博士学位授予学科要求;到2025年,实现博士学位授予,力争中文学科进入国家层面的“双一流”建设行列。
——专业建设。确保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成为国家一流专业,秘书学专业成为湖南省一流专业。依托师范教育基础及特色,进一步提升师范类专业办学水平,推动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通过全国师范专业二级认证。 推动加强“新文科”建设,新文科建设力争进入国家行列。
——学科建设。服务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需求,不断强化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竞争力,推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建设。
本轮学科评估争取上榜,进一步凝练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方向,整合现有研究方向,突出屈原文化研究、韩少功与湖南地域文学研究、辞书与湖湘方言研究,湖湘地域文献整理等特色研究方向,对照博士点学科方向的基本要求建全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方向,夯实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培育中国古典文献学和高级文秘二级学科方向方向。加强文艺学基础理论对接新世纪以来中国文学思潮的研究,形成鲜明特色。将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学科。
落实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建设要求,制定完善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积极开展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工作。以博士学位授权学科标准建设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力争在十四五期间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通过教育部博士学位授权学科验收。
——课程建设。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争取获批国家级、省级课程思政项目3项左右,10门左右的校级一流课程,5门左右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一流本科课程有新突破。加强本科、研究生教材建设。出版 4部左右省级、国家级规划教材。
——师资队伍建设。到“十四五”末,学科队伍的规模与实力均达到博士授权学科水平。学科成员达到60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25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0人。学科分布均衡,省级人才与专家称号增至15人。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增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省内外资深教授、著名作家、杰出校友5人担任本学科“学术顾问”。
争取学校政策支持,引进3-5个全国有影响的资深学者作为学科方向带头人,达到五个二级学科每个方向均有高级职称教师不少于5人,教授不少于3人的基本要求。培养一批双师型教师。
——平台与团队建设。加强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中国当代学术史研究基地”和“湖南省屈原文化研究基地”,省湘学研究院“岳阳历史文化研究基地”,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汨罗江语言文学研究中心”的建设,加大校级科研平台韩少功研究所、辞书与方言研究中心等的建设力度,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升级为省级科研平台,积极培育和申报部级平台,力争在部级科研平台上有突破。加强科研团队建设,进一步充实团队带队人力量,形成1-2个具有全国影响、2-3个省内一流的研究团队。
——科研与奖项。 “十四五”力争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5-8项,力争重大项目获得突破。形成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在《中国语文》《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国家权威刊物有新突破,发表论文数达到博士授权学科要求标准,出版一批有影响的学术专著。力争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项左右。发挥湖南省屈原文化研究、汨罗江文学语言研究中心、中国当代学术史等基地在智库中的作用。
——人才培养。支持教师开展教学和学术研究,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增强专业课堂教学中学科内涵、知识结构、前沿理论的完善与提高,并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模式。
强化本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在研究生培养上,把握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差异性,打造研究生教育特色。注重中国语言文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基础理论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强化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学位研究生解决中学阶段语文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积极培育申报教学成果,争取获得2项左右省级教学成果奖。
——招生规模。在校本科生1100人左右,研究生200人左右。
——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国外(境外)高水平大学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师资国际化和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积极承办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打造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前沿学术会议品牌。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高水平科研机构开展实质性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继续承担国家“一带一路”留学生项目,发展留学生教育。
——办学条件。激发学院办学活力和动力。在现有创意写作实验室和语言实验室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课程教学、专业建设、学科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条件。加强韩少功研究所的建设,建成语文教育研究中心。
——社会服务。深化与岳阳市战略合作,加强整体谋划,推动中文专业办学全面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完成3-5个有影响的横向合作项目。挖掘地方资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聚焦文旅产业,服务乡村振兴。追踪学术热点,举办各种重要会议论坛。参编丛书期刊,服务学术共同体。引进国培项目,助推基础教育优质发展。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提高服务地方贡献力,争取横向科研经费逐年递增。
——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中文学院党委的核心作用,进一步完善二级党组织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引领,以三全育人试点学院建设为契机,加强班子团结,营造和谐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