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规划办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机构简介 | 发展规划 | 政策法规 | 学科建设 | 信息分析 | 发展参考 
当前位置: 首页>>发展规划>>正文
经济与管理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
2022-05-26 10:02  

经济与管理学院

“十四五发展规划

 

为推进学院事业发展,根据湖南理工学院第四次党代会战略部署,参考《湖南理工学院“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十四五”期间学院建设目标、发展思路和改革重点,制定本规划。

一、回顾与形势

(一)“十三五”主要成就

——党建思政工作卓有成效。围绕培养具有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经管类人才,通过“党建+”铸魂行动、“党建+”活力行动、“党建+”担当行动、“党建+”润德行动、“党建+”拓界行动,五大行动协同引领教学、科研、育人业务,创建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经管类人才育人模式。2020年经管学院荣获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

——人才培养能力显著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旅游规划与营销管理、市场营销学等2个团队获批省级教学团队。获批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湖南弘元新港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等5个省级实践基地。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获批省级新文科、新农科研究和实践项目各1个,《宏观经济学》《变局中的中小企业营销》《BP创新创业训练营》《统计之美》《报关实务》获评湖南省一流本科课程或名师空间课堂。5年来各类学科竞赛省级以上获奖实现25倍增长,累计获得国家级奖励14项,省级奖励91项,其中获得互联网+国赛铜奖实现学校此项赛事国奖零的突破。

——学科建设取得突破。首次获批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和会计专硕(MPAcc)、旅游管理专硕(MTA)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获批会计专硕研究生培养实践创新基地、应用经济学研究生培养实践创新基地等2个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管理经济学》获批省级优秀研究生教材立项。

——科研平台建设成效明显。先后设立了“湖南岳阳乡村发展研究中心”(岳阳市政府与湖南理工学院共建)、“湖南省港口经济研究中心”(湖南城陵矶新港区与湖南理工学院共建)、“中非经贸合作研究院岳阳分院”(湖南省商务厅与湖南理工学院共建)、“岳阳发展推动湖南长江经济带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旅游与文化产业研究所”“农村经济研究所”“湖南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科研创新团队”“公司治理与财务成本管理科研创新团队”等科研平台。

——科学研究成果有大幅提高。5年来,获批4项国家社科面上项目,100多项省部级项目,高水平论文也有较大增幅,获得梁希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三等奖各1项。科研进校经费实现了高速增长,累计达到2342多万。相关成果获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等领导批示,18份研究报告成果分别转化为省市人大、政协提案,或被岳阳市各级政府部门采纳应用。

(二)机遇与挑战

——新文科、新商科建设席卷而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的发展,以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为代表的新经济深刻影响社会的生产方式、组织结构、商业形态和管理模式,线上交易、网络营销、手机支付等正在颠覆传统的营销和实体交易规则,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

——区域重大发展战略提供了施展学科优势的舞台。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中提出“着力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实施开放崛起战略,加强中非经贸合作等,岳阳市“三区一中心”战略中提出“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湖南通江达海开放引领区、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以及建设“两区一港四口岸”(城陵矶综合保税区、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岳阳片区等),均是经济管理学科的优势研究领域,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会。

——学校快速发展为学院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学校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内高水平大学奋斗目标,完成改办为湖南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资格两大发展任务,确定“三步走”发展战略,实施“六大工程”。搭上学校快速发展的列车,学院发展的机会增多、空间增大。

——高校、学科、专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地处内陆非省会城市;非985211,目前还非大学;非国内一流培育学科,非应用特色学科;理工院校的非理工学科;高考按专业招生,竞相争逐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等,发展的处境艰难。

目前,学院发展还客观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面临着新的历史任务。

——参加学科评估的任务繁重、门槛高。2022年三个硕士点将要迎接专项评估,时间紧、任务重,2025年还要迎接合格评估。我们尚未参加过学科水平评估,要积极参加下次(第六轮)学科水平评估,但是进入等级排名(C级)的门槛高。

——师资水平有待提高。缺乏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工商管理学科体现得最为明显;缺乏高水平的会计学教授、博士;部分专业师资年龄结构老化。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任务重。已经获批的人力、国贸、会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即将面临验收,还要申报新的一流专业,同时所有的专业都需要做好专业认证的准备和实施工作。

——一流课程建设存在短板。我们已经立项的4门省级一流课程都是公共课或学科基础课,还没有一门专业核心课或专业课,还没有国家级的课程。这在以后的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验收中将会是一个瑕疵。

——省级科研平台建设刚刚起步。建院(系)30多年来,一直缺乏省级科研平台。20219月,始获批省级社科基地——湖南省长江经济带研究基地。

——教研科研能力亟待增强。教研积极性不高,成果分散,学院办学36年,只获得过一次省级教学成果等三等奖。掌握了先进研究方法的教师不多,高水平科研项目、论文、获奖数量较少。社会服务能力不能满足社会期望,获得横向项目的难度加大。

——学术交流能力不高、机会不多。少有师生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主题或主旨报告、分享交流。师生参加国内、国际交流的机会较少。学院还没有承办过国际或全国性学术年会,极少邀请境外专家讲座报告。

——还需要做好学科专业的规划、调整、改造工作。目前我们没有工商管理学硕、没有工商管理专硕,即MBA,这些是一所现代商学院所必须有的学位点,我们还要积极争取申报博士点。需要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增设合适本科专业,撤销或改造现有本科专业,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

——薪酬激励机制有待完善。薪酬待遇“唯学历、唯资历问题较为明显,“因岗聘人、按岗定薪、依绩取酬”仍需要继续推进。

二、方针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办学水平。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健全和完善学术至上、民主治院的体制机制,统筹推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协调推进人才培养质量建设、硕士博士学位点建设,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服务湖南“三高四新”战略、开放崛起战略、“一带一部”区域定位,岳阳市“三区一中心”战略,坚持产教融合、科教协同,深度融入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二)基本原则

——坚持目标引领、师生中心。坚持应用型办学战略定位,坚持“以本为本”,聚焦硕士博士学位点及授权学科建设目标任务,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经济管理学院。坚持“三个为本”办学理念,始终做到发展为了师生、发展依靠师生、发展成果由师生共享。维护师生根本利益,促进校园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增强师生员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主要目标

——总体目标。2025年,成为地方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性科学研究和智库服务的重要基地,学科建设水平在省内经管类院系位居前列,在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国内高水平大学”进程中贡献应有的力量。

——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专任教师中,正高比例达20%,博士比例达45%1人入选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2人入选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3人次以上在省级课堂教学、信息化教学竞赛中获奖。形成研究方向较为集中的学科团队,获批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高校科技创新团队。

——学科建设目标应用经济学、会计、旅游管理顺利完成专项评估。应用经济学争取为立项建设博士点,第六轮学科评估结果达到C级。获批2省级研究基地(湖南新型智库、湖南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省级培育协同创新中心、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或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或其他省级政府部门挂牌的研究基地)

——教育教学目标。在校本科生规模2000人以上,研究生规模250人以上,留学生20人以上。1-2个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个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部分专业和学生实现校企共同培养。建成1门国家级一流课程、6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立项15门左右的校级一流课程。获批新文科项目2项,省级教改项目8项,省级课程思政项目2项,新增1部省级规划教材,建设5部校本特色教材,争取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以上奖励2次以上。150人次以上在省级学科与专业技能竞赛中获奖。新增2个省级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科学研究目标。1)纵向项目:获批国家级项目10项,部委项目10项,省级项目100项,进校经费3500万元。(2)发表论文:权威和重要刊物10篇以上,核心刊物(CSSCI源刊等)50篇以上。(3)学术著作或教材:15部以上。(4)争取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以上奖励。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项、市厅级8项。

——社会服务目标。为地方政府提供智库服务,为企业提供相关咨询顾问、技术服务,有特色、有影响,省部级领导和市级主要领导批示10次以上,20个以上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各级政府提案或采纳应用。

三、建设与发展

(一)创新人才培养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行“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分类培养”的培养模式改革。推进产教融合,建设中非经贸产业学院,推行校企联合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一流专业建设。加快推进人力资源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等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人力资源管理面向互联网行业,培养懂行业发展规律、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精神、能适应互联网企业用人需求的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型专业人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面向中非经贸合作的港口贸易和跨境电商领域复合式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加强“新文科(新商科)”“新农科”建设,积极参加本科专业认证。

——强化一流课程建设。鼓励申报国际级和省级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虚拟仿真、社会实践等五类“金课”,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重点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申报“课程思政”主题的教学成果奖。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深入开展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活动,建好用好现有实习实践与创业教育基地。申报“专创融合”主题的教学成果奖。

(二)学术创新发展

——推动一流学科建设。应用经济学进入校级一流建设学科,进入湖南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或培育学科)行列。

——争取应用经济学进入学校第二批博士立项学科建设。积极开展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工作。

——加强科研平台和科研团队建设。瞄准湖南省“三高四新”和岳阳市“三区一中心战略,在长江经济带、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乡村振兴、中非经贸合作等领域强化研究特色,做出成绩、做出影响,申报湖南省专业特色智库。重点建设湖南省长江经济带省级社科研究基地,继续建设好湖南岳阳乡村发展研究中心、湖南省港口经济研究中心、公司治理与财务成本管理科研创新团队等科研平台或团队。

——集聚高端学术人才,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积极配合学校“南湖学者”“学术顾问”聘任制度和高层次人才引进规定,引进国内外知名高层次人才。坚持教师队伍国际化,引进具有国际教育背景的高层次优秀人才和海外人才,选派教师赴国内高水平大学访学进修。

(三)社会服务贡献

——加强校地共建共创。加强与岳阳市、岳阳楼区、岳阳县等各级政府的战略合作。落实“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嘱托,发挥湖南省长江经济带研究基地的智库作用,服务湖南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服务岳阳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加强与湖南省商务厅、湖南城陵矶新港区、中非经贸合作研究会合作,面向中非经贸合作推动港口贸易和跨境电商发展,服务湖南自贸区建设。依托岳阳乡村发展研究中心,服务岳阳乡村振兴战略。

(四)国际交流合作

——提高教师队伍国际竞争力。增强外籍教师队伍,推进公派出国研修和联合培养博士项目。加大骨干教师公派出国访学力度,提升教师国际学术背景和整体素质水平。

——提升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提高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出国短期访学、国外联合培养的比例。“十四五”末期,本科生海外交流学习人次达6%。打造1个左右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主办承办高水平国际、国家级学术会议。

——大力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建设1个来华留学示范专业,建立来华留学孵化基地。“十四五”末,在校来华留学生数达到在校生总数的2%

四、保障与实施

(一)思想政治保障

积极贯彻党的教育事业方针政策,紧紧围绕着学校党委和行政中心工作创造性开展工作;加强学院党政班子建设,以服务师生为基础,以健全制度为保证,以改进作风为重点,以工作成效为归宿。

(二)设立相关机构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

除了既有的教研室、学术委员会,设立三个学位点(中心),学科建设委员会、教学委员会,工作职责与有关规定、现任委员,详见附件。

(三)完善带头人负责主导和学院协同监督的体制机制

各学科平台实行负责人制,由负责人组织学科团队,凝练研究方向、研究对象,提出研究计划,组织研究实施,保证研究成果,经费使用遵守学校和学院的相关规定。学院要从人才保障、经费投入与使用监督、研究成果认定与评估等方面加强对各学科平台的支持和管理。

(四)完善激励制度

进一步完善《经济与管理学院绩效考核工作暂行办法》。按劳分配,优绩优酬。建立以工作业绩与实际贡献为导向、以目标管理和岗位考核为依据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统筹协调,一线倾斜。统筹考虑各类人员收入分配水平,充分调动教职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分配向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倾斜。加强考核,强化监督。加强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注重考核结果运用。学院绩效工资分配须接受学校和教职工的监督,实行民主管理。

 

 

湖南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202112

 

关闭窗口

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  地址:湖南省岳阳市湖南理工学院   邮编:414006

电话:0730-8702326  邮箱:plan@hni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