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规划办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机构简介 | 发展规划 | 政策法规 | 学科建设 | 信息分析 | 发展参考 
当前位置: 首页>>发展规划>>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
2022-05-26 10:01  

马克思主义学院

十四五发展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以及《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20172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20219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党〔201762号)、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9年版)等文件精神,围绕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明确职责使命,推动内涵式发展,强化政策保障,着力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学理支撑和人才支持。坚持“学生为本、教师为本、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民主管理,科学发展”的治院方略,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抓手,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在我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力争使我院达到湖南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新的贡献。

二、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1.人员机构

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教职工37人,其中专任教师34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5人、副教授13人、讲师16人,职称结构比较合理;有博士13人、在读博士6人、硕士12人,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青年教学能手2人;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6人,湖南省青年大学生筑梦团导师1人,省“121”创新人才工程人选1人。有思想品德修养与法治、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等5个教研室;有湖南省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湖南理工学院基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湘鄂赣边红色文化研究所、岳阳市人民政协理论与基层实践创新研究中心等4个省市研究机构。2021年获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2.教学成果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获教育部高校德育创新发展研究成果一等奖2项,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参加各类教学竞赛获全国奖三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指导学生参加全省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竞赛获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

3科研成果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6项;省级项目100多项,横向项目10多项,累计科研进校经费700多万元。在《民族研究》《教育研究》《社会科学战线》《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其中CSSCI源刊120多篇,《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摘编30余篇。出版专著16部、教材4部。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省社科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邀请30多位国内知名学者来学院讲学和指导,主办和承办了南湖思政论坛”“湘北抗战研究10多场学术会议和教学会议。

(二)面临形势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全国教育工作大会等重要会议召开,党中央、教育部就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等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重视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学校党委逐步加大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发展的支持力度,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逐步落实专项经费和改善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才队伍建设、办学空间等条件。但与新时代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新要求相比,与全国双一流建设和学校“创大申博”的新要求相比,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教育教学、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建设亟待加强。

(三)存在问题

对照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2021年版)》和教育部《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9年版)》文件要求,我们在组织管理、基础设施、教学组织、师资配备、教学改革等方面没有达标。对照湖南省同等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水平特别是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水平,我们在科学研究和高层次科研项目具有一定优势外,在师资队伍、基础设施、学科建设、学位点建设、专业建设还存在较大差距。

1.教育教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亲和力不足、针对性实效性不强,有些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对学生关注的问题缺乏有说服力的解答,教育引导不鲜明,解决学生到课率、抬头率、满意度等问题任务还很艰巨;运用新媒体新技术等现代教学理念和方法,创新和凝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困难还很多;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深入不系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改特色不突出,不鲜明。

2人才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专任教师数量不足,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没有达标,硕士生导师数量不足;二是专任教师年龄结构严重老化,平均年龄达46.5岁,40岁以下专任教师不足40%;三是学科领军型人才及拔尖人才严重不足,学科带头人年龄偏大,不能满足学科建设长远发展的需要。

3.学科建设发展有待进一步创新。因学科建设起步晚、起点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刚刚获批,学科建设和硕士学位点建设任重道远,现有三个学科方向亟待进一步凝练,协同攻关意识亟须进一步增强。

4.学院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学院建设经费不足,教师学术交流与实践研修专项经费尚未足额配备到位,学科建设经费和课程建设经费甚至学院运行费严重不足。办公用房短缺,教师和相关教学科研机构办公用房以及学生活动用房紧张;办公设备设施陈旧。

三、建设目标和主要任务

对照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2021年版)》和教育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9年版)》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创大申博”的新要求,我院的建设目标和主要任务可以概括为“一个目标、四大任务、十二项举措”。具体如下:

()一个目标

未来五年建设和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力争达到湖南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成为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主渠道,顺利完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使湖南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全省本科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具有较大影响力,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和科研实力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四大任务和十二项举措

1.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上逐渐形成自己特色。

1)以省级“精品课程”、“金课”建设为抓手,不断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构建“课内专题式理论教学+课外在线交互式学习+校外融入式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模块化教学法,不断补齐短板,特别是要强化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推进思政理论课实现“八个统一”,增强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力争本周期内建成3门以上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或省级“金课”,以思政改革创新成果获得2-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0项以上省级教学竞赛奖,思政课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2)加强思政理论课教学资源库建设,为思政理论课教学提供支撑。以教研室为主体,结合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开展资源库建设,及时收集时政新闻、重要的红色资源、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鲜活案例、重要的理论资源、优秀教案和微课视频、学生网上自学资源、习题集等素材,形成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共建的课程建设格局,提升思政理论课教学的亲和力、针对性。

3)加强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建设,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和促使学生知行合一提升思政理论课的理论性和实效性。要进一步研究细化各门思政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方案,切合课程要求精心设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要求和方式;完善大学生网上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以考核促使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将岳阳市内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文化景区、重要的企业、乡村振兴的先进村镇等作为实践教学基地加以建设,形成10个标准化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4)继续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着力培养“党的创新理论育人”和“红色文化育人”两大育人品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中形成我院教书育人特色,通过特色扩大学院在全省的影响力;加强与省内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联系,主办或承办5次省级以上高水平思政课教学会议。

2.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为抓手,不断凝聚学科方向,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5)大力加强科研团队建设以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确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思想政治教育三个二级学科方向,发挥学科带头人作用,打造科研团队,凝练学科方向。培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等学科方向,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方向布局更加合理。

6)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争取将学校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调配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待时机和条件成熟,开办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科专业;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硕士招生、培养等工作,2025年硕士研究生规模在50人以上,待2025第一届硕士生毕业后,高质量完成硕士学位点合格评估工作。

7)以科研项目带动学科建设。充分调动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与各类项目申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要鼓励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各方向申报科研项目,加大对一级学科各方向科研项目申报的支持力度;要以项目凝聚科研团队,探索科研团队建设培养的方案措施;围绕科研项目推出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力争2021-2025年内我院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达到10项以上、省级项目30项以上,出版专著6部,发表CSSCI论文20篇以上,获得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 1-2项。

8)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湘鄂赣边红色文化研究、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大学德育研究等领域形成科研特色,在省内甚至国内产生一定的影响;培育中共党史党建研究(侧重于党内法规研究)、岳阳历史文化研究(侧重于湘北抗战史研究)等科研方向;力争获得1-2个省级科研平台。加强与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之间的联系,主办或承办3次全国性或省内高水平学术会议。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建成一支数量基本充足、教学科研能力突出的省内一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队伍。

9)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引进1-2名高水平学科带头人,每年引进5-6名相关专业博士,力争到2025年专任教师总人数达到50人左右,博士占专任教师比例达60%以上;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以教研室为主体,不断深化教育教学研究,构建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学团队,力争在2025年前建成1-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继续实行新引进教师导师制,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鼓励教师到国内高水平大学培训、进修和攻读博士学位,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

10)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抓好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和社会实践活动,增强思政课教师的政治意识和增进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理解,按照六要标准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大力引进社会优质资源参与思政理论课教学,聘请党政干部、道德模范、先进典型、优秀企业家、优秀校友代表等为大学生讲授《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等课程。

4.加强与地方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提升马克思主义学院服务社会的能力,扩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社会影响力。

11)加强与地方党委的联系,争取其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支持,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参与社会实践、开展调查研究、参与理论宣讲、提供决策咨询等提供支持;邀请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来马克思主义学院调研指导,参与思政理论课教学。

12)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积极组织教师围绕岳阳重大现实问题、重大理论问题和重大实践经验总结开展调研,提交咨询报告;积极支持教师参与各级党委政府重要文件、报告等起草工作,参与企事业单位决策咨询;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岳阳市、县各级宣讲团,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讲;积极支持教师在市级以上党报党刊发表理论文章,宣传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保障措施

1.以政治建院为统领,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组织领导。争取学校党委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重视,建立以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马克思主义学院,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定期收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作为领导小组的决策议题,优先保证学校将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重点学院、马克思主义学科作为重点学科、思政课程作为重点课程加以建设。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党的建设,发挥学院党总支、教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积极进取、团结奉献的学院风气。

2.以政策惠院为支撑,确保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各项政策保障到位。积极争取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任教师学术交流与实践研修专项经费足额落实到位,保证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实践和全国相关学术交流、培训的经费;争取学校对思政课教学改革、思政课课程建设、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专业建设等各项经费保障;实行思政课教师职称评聘单列,充分考虑思政课教师专业特点,鼓励思政课教师在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同时,投入更多的精力用于教学改革、课程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和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争取学校支持,进一步改善学院办学条件、办公条件。

3.以机制活院为关键,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逐步完善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各项管理制度,发挥制度的约束功能和激励功能;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师考核管理规定、准入制度、退出机制等,确保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进一步完善马克思主义学院内部收入分配制度,充分调动思政课教师参与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社会实践、社会服务等各方面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19

关闭窗口

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  地址:湖南省岳阳市湖南理工学院   邮编:414006

电话:0730-8702326  邮箱:plan@hni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