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促进我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充分学习借鉴有关高校办学的成功经验,切实提高学科专业等重要领域建设改革的针对性、高效性,全面完成学校“十四五”规划建设目标,高效开展学科建设工作。重庆科技大学(原重庆科技学院)、浙江科技大学(原浙江科技学院)、湖南工商大学(原湖南商学院)近年来在学科建设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调研学校简介
1、重庆科技大学
重庆科技大学是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51年的原中央部委属学校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和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5月,教育部批准两校合并设立重庆科技学院。2023年11月,教育部同意重庆科技学院更名为重庆科技大学。
2、浙江科技大学
学校前身由浙江大学和杭州市于1980年创办。2023年11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浙江科技大学。经过40多年的建设,已发展成为一所国际化办学和区域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省属本科高校。
3、湖南工商大学
湖南工商大学创建于1949年,享有“经济湘军基地,企业名家摇篮”的盛誉。是一所院士领衔的涵盖管理学、经济学、工学、理学、法学、文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财经类大学,是湖南省本科一批招生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十三五”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高校、全国首批百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大满贯高校。
二、调研内容
调研的三所学校都根据自身的特点凝练特色,打造亮点工程。重庆科技大学实施“特色立校、文化兴校、人才强校”发展战略,抓住石油开采的行业背景,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奖励申报和转移转化方面做出了很好的成绩和特色;浙江科技大学致力于建设“德国模式、中国特色”的新型现代应用型大学,秉承“崇德、尚用、求真、创新”校训,坚持“学以致用、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以打造“卓越工程师的摇篮”为目标,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国际素养和社会责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湖南工商大学努力形成一流的理念、一流的目标、一流的标准、一流的质量、一流的机制,打造创新工商、人文工商、艺术工商、体育工商、数智工商、绿色工商、幸福工商,建设读书求知的校园特色。
1、学科设置现状
(1)重庆科技大学只有一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化学”,8个专业硕士学位点,70个本科专业。学校通过开展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模式,构建8大学科专业群,以学科引领专业,在全校层面开展顶层规划,对标对表,查漏补缺,统筹全校资源,开展有针对性的学科专业建设。目前,学校有石油工程、油气储运工程、冶金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程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等10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海洋油气工程、金属材料工程、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土木工程、安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25个省部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
(2)浙江科技大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强化应用型办学,彰显国际化特色,实施“多院一体,四轮驱动”开放强校主战略,以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为龙头,以产教融合、国际合作为两翼,以产业学院、产业行业研究院、国际化特色学院建设为主体,以大学治理现代化为动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学校有6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7个本科专业。目前有“十三五”浙江省一流学科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等国家级专业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等33个,8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3个专业通过德国专业认证委员会认证。现有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56门,国家级、省部级教材(项目)60部(项)。
(3)湖南工商大学有76个本科专业(含3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专业),19个国家级一流专业,33个省级一流专业,秉承“至诚至信 为实为新”的校训,秉持“新工科+新商科+新文科”与理科融合发展的思路,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打造特色鲜明的财经类大学目标,续写“经济湘军基地,企业名家摇篮”的盛誉。
2、学科投入情况
(1)重庆科技大学采用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模式,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学科为统领,系统构建8大学科专业群,深入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形成了“油气勘探与绿色开发、低碳冶金与先进材料、高端装备与电子信息”三大特色与优势。立足重庆产业需求,背靠行业,立足地方,服务产业,充分发挥石油开采对机械工程和机械电子的需求,充分利用所培养人才在石油行业领域的校友优势,在横向产学研项目研发、服务行业产业优势上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2)浙江科技大学从2023年开始,学校启动首轮高峰学科建设专项,每年学科建设投入经费3000万元,与全校11个学科签订学科建设合同,拟定投入和产出指标,并由学校学术委员会进行年度考核和答辩。学科经费由学科带头人管理和支配,提出明确的建设内容和建设目标,责权利明确,考核达到要求的继续资助,优秀的增加资助,不达标的降低资助直到取消资助。第一轮三年建设完毕后再启动第二轮建设,第二轮建设从第一轮建设中选出优秀的6个学科持续进行建设,最终各建设学科在国家一流学科遴选和评估中有所突破,在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学科至少有上榜,基本上都能达到省B类学科要求。对于获评浙江省的优势学科,均给与学科建设经费,比如浙江省一流学科每年给与不低于750万元的建设经费。
(3)湖南工商大学同样采用学科群的建设模式,每年投入1000万元左右的纯学科建设经费,由学科带头人统筹支配,并定期开展建设效果考核。
3、学科平台情况
(1)重庆科技大学充分发挥学校在油气勘探与绿色开发、低碳冶金与先进材料等领域的突出优势,依托学校在西部石油勘探领域的行业背景,共同申请和建设有复杂油气田勘探开发、纳微复合材料与器件、非矿山安全与重大危险源监控、职业危害检测与鉴定、工业发酵微生物、能源工程力学与防灾减灾、稠油开采、油气生产安全与风险控制等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非常规油气田开发、工业过程在线分析与控制、复杂金属矿产资源增值处理与清洁提取等3个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非常规油气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筹)、城市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工程研究中心等2个重庆市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另外还建有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高校工程研究中心3个、社科研究中心2个、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
(2)浙江科技大学充分发挥国际化办学优势,建有省重点实验室、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创新平台和智库14个,与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共建研究中心1个,拥有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3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与地方合作共建地方研究院以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19个。开设本科层次全英文授课国际化专业12个,硕士层次全英文授课国际化专业12个,2个全英文授课国际化专业入选浙江省教育厅国际化专业建设项目。学校建有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3个,设有浙江省首个本科层次非独立设置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德工程师学院,全国首家工业文化学院——中德工业文化学院,全国首个中德“双元制”产教融合本科专业试点项目。德语国家研究中心为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学校先后在罗马尼亚、德国合作建立2所海外孔子学院,其中罗马尼亚的克卢日巴比什-博雅依大学孔子学院获评全球“先进孔子学院”。
(3)湖南工商大学建有国家基础科学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等120个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牵头建设省委省政府重大科技部署——湘江实验室,设有33个校级重点研究院(中心)。
4、学科建设方面的政策措施
(1)重庆科技大学
人才引进:依托学科团队需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博士。采用计分模式,需要的优秀人才一事一议,不是急需人才有选择性引进;无合适的团队,除非自己能组建团队,否则不引进。对优秀人才引进力度大,重庆市政府和学校同时给足够的待遇。实施聘期考核:对新引进的人才进行考核,对在岗在编人员进行同步考核和激励。特别是在青年长江、海外长江等人才引进上几乎不计成本,着重发挥尖端人才的学科引领作用。
职称评审:考虑学科差异性,分七个学科组进行高级职称评审。职称评审指标充分考虑学科需求和学科差异性,既体现重点学科的支撑,也考虑学科间的平衡发展。在绩效实施上,充分考虑个人成果的激励作用,多劳多得,体现差异性。
成果奖励:依托行业企业,学校牵头深入对接,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取己所长,利用学校在石油行业的影响力,在石油开采设备方面做到行业最佳,从而在评奖方面获得足够的优势和支持。学校参与完成的“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研发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牵头完成的“机械炉排式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关键技术及应用”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近五年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政府和行业协会(学会)科研奖励130余项。近两年,在重庆市科技奖励中,学校牵头项目数和获奖总数均位居重庆市高校前列。
重大项目:学校依托行业办学,主动适应和服务石油、冶金行业和成渝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宝武钢铁、西南铝、重钢、紫金矿业、德胜钒钛、美国卡万塔能源公司等50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合作战略协议,与市应急管理局、沙坪坝区、大渡口区、铜梁区等政府签订了战略发展合作框架协议。通过不断优化科研环境,同样利用学校在石油行业的影响力,与企业进行深入对接,加强横向项目特色,做大横向科研体量,在关键领域进行技术攻关,技术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共同联合报奖,做到合作共赢。2014年以来,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170余项国家级课题,获授权专利1200余件。
人才培养:构建“一专一赛”“一生一赛”模式,引导学生进平台,进团队,进项目,构建11351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在竞赛方面取得良好成效。自2015年以来连续四轮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中进入前200名。同时学校积极开展海内外合作办学,与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加拿大里贾纳大学、芬兰哈格赫利尔应用科技大学、荷兰格罗宁根汉斯应用科技大学、墨西哥维拉克鲁斯大学、韩国国立庆北大学、韩国国立昌原大学、重庆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安科技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勤务学院等60余所高校建立了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合作关系。
(2)浙江科技大学
人才引进:近几年每年引进的博士均突破120人/年,2023年全校博士引进经费8100万元,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达到56%。博士引进费60-80万元每人,其中40-60万元为基础部分补贴,根据博士期间成果核定;20万元为科研补助,首聘期考核达到要求则发放,达不到要求则追回。因为学校专任教师博士比超过50%,从今年开始只引进具有博士后研究经历的博士,并严抓首聘期考核,对达不到要求的“非升即走”。
人才队伍:学校有在编教职工1693名,专任教师1380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540余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56%,具有6个月以上海外学术经历教师占32%,具有工程实践背景教师占比近50%;拥有浙江省特级专家1人次,“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国家级人才20人次,省部级人才近120人次。
成果奖励:积极鼓励申报和参与申报奖励,并给与激励政策。近年来学校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40余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2项、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9项。近两届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全国优秀教材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6项。
人才培养:学校是教育部确定的中德合作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试点院校、教育部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入选学校和“国家‘十三五’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建设高校,是浙江省数字化制造产教融合联盟牵头单位。现有国家级实践教学平台7个,教育部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等省部级实践教学平台30个。学生在国际、国内学科竞赛中成绩斐然,近5年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5700余项,其中国家级以上奖项1800余项、省级奖3800余项,学生学科竞赛在2021年全国高校学科竞赛单年排名中名列第139位。毕业生就业率及薪资水平位居浙江省高校前列,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3)湖南工商大学
湖南工商大学的做法和前两所高校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不再赘述。